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在淮河域行走

时间:2014-07-2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许辉  阅读:

  庄周的濮水

  淮河流域所有稍大点的支流我都到过,或居于侧,或行于堤,或渡于津,或泅于流,或观于岸。1984年夏天,我们许多文学青年聚集在怀远县参加文学写作班,每天下午,大家都成群结队前往涡河入淮口稍上游的河边,游泳击水。

  那里的河面可真宽展!我的水性是甚好的,很快、很轻松地就在涡河里游了个来回。有一次还去淮河里游,游到对岸,站在近岸的浅水里喘口气,接着又游回来。涡河再宽,到底是支流,近岸的浅水里会有许多烂泥和水草。淮河就不一样了,淮河水阔流急,近岸的浅水和水底,也大致上干净。

  这真的就不一样了。《庄子》说,庄周在濮水里钓鱼,楚王派了官员,来动员他出去当官,庄周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死后被锦锻包裹着供奉在庙堂之上,对这只龟而言,是这样被供奉着好呢,还是摇着尾巴活在河边的烂泥里好呢?官员说,那当然是在烂泥里活着好了!庄周就用这种寓言式的方法,摆明了自己不愿做官的态度。

  庄周的态度表明了一种取舍,一种价值的取舍。生还是死在这里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这种取舍找到一种合适的理由,找到一种保全颜面的流行观念或台阶。于是庄周降低了身份等级,把道德标准从自我实现的等次,降低为生理需求的等次。这样,庄周就解脱了,从物质到社会到精神,一股脑儿都解脱了。他不再有任何负担。既然只求活着,可以在烂泥湿沼里生活,那么吃些杂草水虫,迎候风雨冷暖,就都是日常的或正常的生活状态了。好死不如赖活着,中国社会的底层总会有这一种生死观的取向。这是底层文化。由于生活质量低、物质条件差,所以一般而言,下层社会的价值标准会定得低,接近所谓的道德底线,既无英雄主义、舍身求仁,也毋需崇高的理想、崇高的追求。不过这正是人的原貌、人的起点。

  但生存需求到了庄周这里,却似乎不再仅仅是生存需求,而升华为人生观。为什么活着?在何种环境中、面对何种状况怎样生活?庄周给出了一种肯定的答案。其实对我们来说,不应把这当作是非评定的依据,而只应当作一种时空前提下有条件、有理由的选择。先决条件是必须回答这个问题。生理需求并非庄周的一贯坚守。更有意义的推断,这不过是他的一种托辞。庄周在其他环境或条件中,有另外的价值追求。譬如他推崇大鹏。大鹏展翅奋飞,翅膀振动的水波就有几千里,大鹏要飞到九万里的高度,这才向南方飞去,多么有气势!多么有进取心!多么有英雄气概!反观那些蝉呀、小雀子们,从地面起飞,飞不了几米高,就落在树枝上,或掉在地上了,看起来,似乎甚是可怜。

  •   可这也就够了,因为蝉和小雀子们就生活在苇丛、湿地、滩涂、灌木丛、荒草这样的地方,这是它们的生活常态,它们填补了这一空间的生命空白,它们能在这种规律的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得到精神的、物质的和感官的满足。这样的“曳于涂”,是又一种生活方式。“我想要为你画个小圈儿,把我们俩都围在中间儿,咱俩的感情像条鞋带儿,把你和我俩人绑在一块儿。我想要为你织个坎肩儿,陪着你度过那最冷的天儿。我想要和你摆个小摊儿,和你一起努力挣点小钱儿。”“不求你发财呀不用你当官儿,这辈子注定围着你打转儿。”“你要答应我不许找小三儿。”“我想要为你生个小孩儿。”(均见歌曲《老婆最大》)这是一种“世俗”的生活。世俗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它不寻求高标准,只要有差不多的物质生活即可。可以说,这种生活充满了“元”生活的况味。

      由此看来,对相同或相近事物的最终评价,并不在于事实和细节,而在于时间、空间、环境和视角。

      庄子生活在涡河边,或今安徽蒙城,或今河南商丘地区。那么庄周垂钓的濮水,在哪里?

      久远的濮水,一条在黄河下游及济水地区,现已近湮灭。另一条在淮河涡河之间,俗称欠水,也就是现今的芡河。芡河在涡阳、利辛、蒙城、怀远之域,由于黄河的冲泛,也有支离破碎之感了。芡水进入怀远境,由于地势低洼,因此常年积水、河面宽阔,人称芡河洼。前年我从怀远河溜去万福,过一座大桥,前面就遥见万福镇了。大桥东西都是大水,水面苍茫,汪洋肆意。这就是芡河洼的一段。庄子是钓于芡水的这个濮吗?不知道现在河南濮阳东西的濮水,是什么样子的,从濮阳走过两次,却不知濮阳附近的濮水在哪里、还在不在?不管怎么说,庄周所钓之水,应该是像芡河这样流速较缓的支流,而非淮河那样的干流。只有芡河、最多涡河那样的河流,才能沉淀更多的底泥,才能生长更多的荻草,“曳于涂”的可能才更大。

      在淮河域行走

      前面说到我自我感觉水性好,那是因为小时候我身体不好,才得到的结果。小的时候,我整天病怏怏的,母亲就想方设法鼓励我多多参加户外活动,于是我就天天野在外面,养成了习惯。每年从四月起,除徒步下乡摸桃溜枣、钓黄鳝捉泥鳅外,就整天泡在河里,附近的沱河、浍河、新汴河、濉河,都游了个遍。我可以睁着眼在水下长时间潜游,水性好的大人都抓不到我,因为他们在哪里,我看得一清二楚,用现在的话说,这叫信息的单向透明,我能看见他们,他们看不见我。假如被他们发现了,他们在水底的游泳速度则远逊于我,他们在水底憋气的功夫也不能与我较量,他们还是无可奈何,怎么都捉不住我。那时候,再大的水,我也敢下。暴雨刚停,沱河(当地俗称北大河)水暴涨,我也敢跃入翻滚的水中,在小伙伴的惊呼声中,搏击中流,再手忙脚乱地游回来。那是年轻心性的一种好胜和张扬,那是过时不候的。

      淮河在淮北有较大的支流30多条,在淮南仅有较大的支流十余条。年轻时,我步行或骑自行车走过了淮北和淮南的一些淮河支流。比如濉河。那是1980年代的一个冬天,我穿着紧身的自家缝制的小棉袄,小薄棉裤,发黑的白球鞋,背一个小黑包,从古符离集,一路东行。过灰古、桃沟、蒿沟、苗庵、时村、浍塘沟、尹集、高楼、大庄、四山、刘圩、青阳,直到洪泽湖。

      平原上的冬日很有味道。早晨到处霜迹片片,寒风冻得脸生疼、脚发麻,但走开了就暖和了,棉袄的扣子也解开了。远离村庄的野堤,绵延起来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但一个大男人走在这里没有任何问题。野堤上大多栽种着刺槐,刺槐树生长力旺盛,树干都十分饱满,春暖花开的四月下旬,刺槐会开出累累白花,那可是一道美食,生着吃、蒸着吃,都可口非常。平原上的冬日有时也很考验人,雨雪后泥泞的野路,泥总是顺着鞋帮往上钻,最后钻进鞋里,每走出一步,都要用尽全力,那是最累人的时刻;但前面眼见着就是比较干爽的乡道了,努力地走吧,走吧,一只脚终于站到乡道上了,从路边折一根树枝挖掉鞋上的泥,直起腰尽情大口地呼吸,尽目远望;好了,向着已经看得见的集镇走吧,夜晚就住在集镇上的小旅社或供销社招待所或区乡政府的招待所里,运气好的话,还能喝上食堂里热辣辣的羊肉汤呢。真馋死人! 浍河和澥河附近,秋天的萝卜、红芋、白菜、花生很好。从新马桥镇,沿澥河东行,走到一个叫九湾的地方,澥河和浍河就在九湾这里汇流了。多年前,九湾镇中心盖的都是平房,像是有规划的,一排排房子整整齐齐,路边长着很大的梧桐树,中心之外都是民房,有一条老街沿浍河堤延伸,但却显得破败。镇外似乎都是沙土地,风大了会有扬尘,这都是黄河运来的物质。镇南的河边有渡口,通往花生集散市场王集。王集不仅仅是花生集散地,还可能是天津人的老家。有一年天津的一批作家来王集寻根,说最早在天津扎根的,就是淮北地区的安徽人,或王集附近的安徽人,口音和词汇,都有渊源。

      颍河流域也有苍劲的秋天。阜阳市颍州区南塘村离淮河干流不远,几十公里,离阜阳城区更近,沿阜阳到阜南公路南行,也就十多公里模样,右转进入县道,右侧一条人工河,一直西行,就能到达三合镇南塘村。南塘村是淮河流域一个非常普通的行政村,但数年前一些“民间的”改革者在这里搞的“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中国乡的活动,使我对南塘村兴趣大增。所谓“罗伯特议事规则”,就是美国的会议规则。这个规则建立在洞察人性的基础上,比如会议发言时,对立双方必须只面对主持者发言,不允许面对对方发言;在某个时间段只有一个议题,不允许跑题;主持人只主持,不发表意见;发言时不同意见的优先发言,相同意见的可以不再发言;等等,这样就避免了跑题、会议争吵,也能大幅度提高会议效率。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建立在西方科学、理性价值基础上的会议议事规则,当然包含了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法制元素。当我们细细品味“动议”、“附议”、“程序”、“程序动议”、“表决”、“修正案”、“搁置”等词汇时,假设我们没有五·四以来至少两次大规模西化的过程,这种开会议事的术语和程式对我们来说等同于天书,那是截然不同的文化及话语系统。

      西方人的议事规则也是在不断完善过程之中的,据《可操作的民主》一书介绍,马克思们开会时也会遵循此类规则,因此可以看出这是西方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罗伯特议事规则》首先是理性、科学和洞悉人性的,其次它又是非常技术的,这对调整中国人的议事方式有益处。但中国有截然不同的会议文化。在讨论和做出决定前,中国人往往已经做好了幕后的准备工作,讨论和表态的情况不一定和投票以及最后决定的结果相同。而西方人则更期待通过公开场合的交流、辩论达成共识,虽然闭门会议也是需要的。这使得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欠缺公开透明的意识,欠缺公平精神,使我们的会议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只是形式、走过场。怎样使民主变得具体和可操作,西方的议事程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程式化民主和效率会议的新思路。“规则”是需要我们学习和普及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南塘村所在的地区,是淮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地方,冬小麦在农田里等待春风,农舍前有麦秸垛和小水塘。但我们找到三合镇南塘村时,村委会里一位正忙着公事的人说,南塘村这个行政村村名已经不存在了,早几年就改成别的名字了。说完,他不再理我们,我们只好言犹未尽地离去。

      泉河流域初夏的小麦长势真好!我在临泉县杨桥镇和牛庄乡的泉河和涎河水域行走。泉河水很大,河面很宽,很有气势。河堤上树林密布,河堤下黑绿的小麦绵延不绝。河南岸属临泉县,河北岸属太和县。我在河南岸和河北岸各走了两个小时,这样,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从河堤上往下看,看见的是连续不断的麦田,但是走进堤下的麦田里,就可以看到很丰富的东西:蜿蜒的小河,小河里有很厚的水草;椭圆形的池塘,同样有很多很厚的水草,水草底下很可能还有小鱼小虾泥鳅黄鳝在活动;车辙印在麦田间的土路上很清楚,连花纹都一清二楚;但小路上也会丢弃一些除草剂或生长素的小包装,这些东西对现代农业来说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它们总是扎眼和闹心的。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