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大教堂-名著导读

时间:2012-09-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安德·烈·莫洛亚  阅读:

大教堂

一八……年上,圣奥诺雷街一家画店的橱窗前,站着一名大学生。橱窗里陈列着一幅马奈的油画,名叫《》。那时候欣赏马奈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倒是这位过路学生独具慧眼;他看到画面之美,为之心醉神往。过了几天,他又特地跑来观赏。临了,他鼓足勇气迈进店门,想打听一下价钱。
“老实说,”画商道,“这幅画在这里已放好久了。您肯出2000法郎,画就算您的了。”
大学生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他虽然出身内地,倒还不是贫寒人家。他来巴黎上学之前,有个胞叔对他说过:“青年人的那套生活,我全清楚。急需钱用时,给我来信吧。”他要求老板保留1周,不要将画卖掉,自己当即给叔叔写了1封信去。
这小伙子当时在巴黎轧着一个情妇。她因为嫁了一个比自己年龄大的男人,禁不住闺中寂寞。虽说话有点粗俗,且很傻气,但生得倒也清秀。就在大学生打听《》售价的那天晚上,她跟他说:
“从前同宿舍的一个女友明天要从土伦来看我。我丈夫没功夫陪我们出去,我就指望您了。”
第二天,这位女友来时,又有另一位女友陪着。于是乎大学生只得陪着3个女子游逛巴黎,前后玩了几天。下馆子,乘马车,上戏院,全是他做东道主,1个月的月费很快便花光了,只好向同学开口。他正开始发愁的时候,叔父的信寄到了,信中附着2000法郎汇款。这下他真是如释重负,马上还掉欠款,又给情妇买了1件礼物。结果那幅《》给1位收藏家买走了,许久之后,连同别的画一起,馈赠给了卢浮博物馆。
如今这位大学生已经成了著名的老作家。但他仍保持一颗青春的心。看到1幅风景画或好看的女子,他依然会情不由己,驻足流连。他从家中出来,在街上往往遇见1个上了年纪的邻妇。这位太太就是他昔日的相好。老妇脸上脂肪多得已面貌全非。过去那么眉目清秀,现在眼睛下面垂着肉囊,嘴唇上还有灰茸茸的短毛。她步履艰难,可以想见脚力的软弱。作家看见了就打个招呼,脚步连停也不停,因为他知道她为人卑下,不愿想起昔日相爱的那段往事。
他有时去卢浮宫,上楼径往陈列《》的展厅走去。他对着画看了又看,不禁喟然长叹。     (孙传才译)

        

--------------------------------------------

黄 克 庭 点 评


安德·烈·莫洛亚(1885-1967年),法国小说家、传记作家。他是传记文学这种体裁的创始人,一生著有近20种传记,著名的有《伏尔泰》、《夏多布里昂》、《雨果》、《巴尔扎克》等。
思想家总是十分关注人类的生活。真正的艺术家当然也不会例外。人类的生活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生理上的需求与精神上的需求在许多时候又是矛盾的,正如《》中的主人公“他”,既需要“情妇”,又需要“油画”。当两者不可兼得时,人性的弱点往往就起决定性的作用--情感“战胜”了理智,为了“眼前的美”牺牲了“永恒的美”,最终令人“不禁喟然长叹”。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悲哀与无奈了。
小说《》刻画了一个极其“真实”的人。尽管“他”很有才华且“独具慧眼”,但“他”始终躲不开生得“清秀”(虽然“说话有点粗俗,且很傻气”)的异性的诱惑,甚至当“他”“成了著名的老作家”后,对“好看的女子,他依然会情不由己”--这确实是一个有血有肉、平常而正常、十分令人可信的人。当然,也正因为“他”平常而普通,才更引起作家的格外关注!
作家以“”为油画,足见其匠心独运,“教堂”作为人类精神的结晶,作家安排主人公“他”在其面前“喟然长叹”,确实能给人以许多沉重的思索。

 

  •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