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名家论鲁迅散文(1)

时间:2012-12-31    来源:未知    作者:胡绳  阅读:

名家论鲁迅散文1

  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是鲁迅作文的秘诀,……次要之点,或者也一样的重要,但不能使敌人致命之点,他是一概轻轻放过,由它去而不问的。……

  鲁迅的性喜疑人——这是他自己说的话——所谈到的都是社会或人性的黑暗面,故而语多刻薄,发出来的尽是诛心之论:这与其说是他的天性使然,还不如说是环境造成的来得恰当,因为他受青年受学者受社会的暗箭,实在受得太多了,伤弓之鸟惊曲木,岂不是当然的事情吗?在鲁迅的刻薄的表皮上,人是见到他的一张冷冰冰的青脸,可是皮下一层,在那里潮涌至酵的,却正是一腔沸血,一股热情;……

  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为最丰富最伟大……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1935年)

  想用几百字来说明鲁迅的散文,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我试用一个顶粗浅的比喻来说他的技巧,他的散文,有如“擂鼓”一样,在引文的起头,只有咚咚的鼓声,但到中途,忽然轰轰几下,但也有全篇尽是轻微鼓声的文章……(也有)几乎每篇都是轰轰的鼓声。

  几十年来,鲁迅所敲的,就是一面催促文化界觉醒的战鼓。

  ——一丁《鲁迅的散文》(1936年)

  他(指鲁迅——编者)会把最简单的言语(中国话)调动得(极难调动)迭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的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老舍《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1938年)

  鲁迅也受过安特莱夫的影响,还感染过他的悲观主义和所谓阴冷的色彩,——鲁迅自己曾经特别这样指出过。但我觉得这在鲁迅那里,也不是重要的。因为有时在鲁迅那里出现的失望、虚无感、悲愤和阴冷的情绪和气氛,是对于人民被压迫的过重,革命力量的受挫折和青年们的有时的消沉的反应;有时又因看见知识分子的软弱以及本身的重荷,或甚至他自己感到和革命主力的短暂之间失去相互呼应等等而来的,这和安特莱夫的虚无主义,以及神秘主义式的悲观主义,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何况流露了鲁迅的虚无感和阴冷心境最厉害的,莫如他的散文新集《野草》。然而,一则《野草》中就同样有极健康的战斗性的作品,二则无论在思想的比重上,在作品数量的比重上,《野草》中有知识分子式的虚无和悲观的气氛的作品对于鲁迅都不是居重要地位的。……同时,俄罗斯作家中给了他影响最大的又仍是果戈里;其次,柯罗连科迦尔询和契珂夫的影响,在我看来,在精神上也更大于安特莱夫的。

  ——冯雪峰《鲁迅和俄罗斯文学的关系及鲁迅创作的独立特色》

  (1949年)

  他(指鲁迅——编者)如一般有思想的人一样,从那一个黑暗而感到黑暗的严肃,……把希望付之于年轻人,而以感慨度着剩余的每一个日子了。那里有无可奈何的,可悯恻的,柔软如女孩子的心情,这心情是忧郁的女性的。青年的绝望,现世的梦的破灭,时代的动摇,以及其他纠纷,他无有不看到感到,他写了《野草》。在《野草》上,我们的读者,是应当因为那些思想的蛇缭绕到作者的脑中,怎样的苦了这“战士”,把他的械缴去,被幽囚起来,而锢蔽中聊以自娱的光明的希望,是如何可怜的付之于年青时代那一面的。……从生存的对方,衰老与死亡,看到敌人所持的兵刃,以及所掘的深阱,因而更坚持着这生,顽固而谋作一种争斗,或在否定里谋解决,如释加牟尼,这自然是一个伟大而可敬佩的苦战。……

  ——沈从文《鲁迅的战斗》(1934年)

  《野草》,这一散文诗的结集,最深刻地表现着鲁迅在革命过程中的悲观、绝望、矛盾、愤慨和苦痛的追求的心情。他的悲观是由于他所接触到的革命现实恰恰与所希望的相反,他的苦痛是由于在四面“碰壁”之下发现他的旧的思想武器之衰朽。整个中国正沸腾在大矛盾,大分裂中,鲁迅的苦痛是与整个时代相关连(联)着的。这不是导向退婴萎缩的失败主义的心情,恰恰相反,倒是向前跨进更大一步的新生因素,虽然里面包含着悲观绝望的成分,鲁迅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够通过大悲观而走向真实的大希望,通过绝望而开始去学习“别种方法的战斗”。

  ——胡绳《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1948年)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