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鲁迅的花样年华

时间:2012-11-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阅读:

《时为公务员的鲁迅》

陈丹青在题为《笑谈鲁迅先生》的演讲中说道:“全中国专门研究鲁迅、吃鲁迅饭的专家,据说仍有两万人。所以要想比较认真地谈论鲁迅,先得穿越两万多专家的几万万文字,这段文字路线实在太长了,每次我读到这类文章,总是弄得很茫然,好像走丢了一样。”《时为公务员的鲁迅》让鲁迅走下了神坛。作者把研究者集体缄默的经历依据《鲁迅日记》梳理得清清楚楚。鲁迅为何做了公务员?他有哪些政绩?他对细至鲁迅在此期间的居所衣食等都做了详尽的描写。如果陈丹青看了,想必不会感觉迷惘了。

32岁至46岁是人一生中的一段花样年华,也是人生中的“自觉时代”,鲁迅在政府部门度过了这宝贵的14年。然而,汗牛充栋的鲁迅研究著述竟用极少的篇幅述及鲁迅做公务员的这段经历,原因之一是,“鲁迅研究者似乎觉得,鲁迅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不仅毫无意义可言,而且还有损于这位文化伟人的光辉。”他们要塑造的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文学家”,我们身边最常出现的就是这种脱离常识的荒谬思想和行为。作者非常看重鲁迅的14年公务员生涯:“没有沉沦官场的自我省察,没有憔悴京华的人生洞悉,更重要的是,如若没有绝望心情下的魏晋感受,没有勃兴于北京的新文化思潮的托举,没有亦官亦教的双栖经历,就不会有狂人的一声凄厉,又何来《彷徨》的复杂心态,在心灵的废园里将难见疯长的《野草》,更不要提《中国小说史略》。尤其不堪设想的是,文学热情一旦退潮,透支的沙滩上会留下些什么,就怕是什么也不能生长,什么也不可建造。”对一个智者来说,没有一种阅历是毫无意义或无价值的,哪怕他身处其中的身份是多么卑微,内心多么痛苦。对他来说,苦难的生活、无聊的生活、寂寞的生活和幸福的生活一样,都是值得一过的,他借此触摸到了生活的质地。

生命深处的东西只能通过具体的生活,即凭借身体和热血乃至细胞,凭借热情和恐怖、希望和绝望而得到。所以,研究者对这段经历的回避反而架空了鲁迅,使后人难以触摸到一个活生生的鲁迅。

《时为公务员的鲁迅》通过大量的细节重现了作为“官人”鲁迅的具体生活。他曾像一切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那样,怀着激越的心情加入公务员队伍,不久就感到“枯坐终日,极无聊赖”,但为了大家庭庞大的开支,他又不得不忍受,有时还不得不违心与上司周旋、应酬,参与祭孔等仪式。养家糊口的担子太重了,鲁迅不敢轻易放弃这个“器质性不合”的岗位。这一待就是14年,而且其间他的职位没有任何升迁。沉沦下僚的失落、政界争斗的无聊、婚姻生活的不幸、兄弟失和的无奈,这些都让鲁迅尝够了生活的苦涩和寂寥。这位在“豆腐西施”眼中的“道台”在《故乡》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愿)

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是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呢?沉沦下僚虽有所不甘,而且凭鲁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凭他对人情世事的洞察,只要他略耍手腕,升迁根本不成问题,但他不愿”辛苦恣睢而生活“,最终毅然决然地走出教育部,显出了他真男人的本色。

  • 此时,创作是他惟一的慰藉。借刘小枫的话说:“当人们感觉自己的生命若有若无时,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时,当我们的生活想象遭到挫伤时,叙事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空间,甚至重新拾回新生活中无法抹去的自我。”是的,这段经历造就了一个勇于承负生活重担又不被生活压垮的非常男人,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在时间和存在的真相里去发现人的处境的伟大作家。

    这是一段没有必要回避的经历,这也是解读鲁迅的一条必走路径。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