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又是一年春节时

时间:2013-02-08    来源:未知    作者:漠风中红柳  阅读:

就我本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过年越来越来越觉着平淡无趣。如何过春节以及如何过好春节呢?正好,我的思索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一档节目不谋而合,节目以此为题进行了一番调查访谈。但其主要方向在于家村,大意是广大农民兄弟有钱了,节假日的生活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标,大家的业余、节假生活的质量更高了。
但事实上是:越来越多的人对过年是这样一种体验:没过年时,盼着过年,过年了,又觉很是无聊。究竟是我们“不会过年了还是年已经‘老’了呢?据我看来,这两者兼而有之。
春节,是源于古代传统家耕社会的一种生产性活动。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据考证,春节成为正式冠名就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新中国正式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进一步明确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被广为流行至今。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等则流传了下来。
但是,由于当今时代发展相较于以往更是一日千里,春节诸多习俗补淘汰或失去原有良好意义的进程也变的更加迅速,勉强留下来只是徒有其表,让人轻视与厌倦。下面就说几个例子。
贴春联,是春节最惹眼的习俗。原来的春联就内容来说是一年的总结,来年的展望或者本家本门精神情操与志向;就行式来说红纸黑字,墨黑光亮,红与黑相衬,冬与春相替;就字形来讲,或行或楷,干脆行之,或者草之皆可,唯忌用篆、隶。
这一副对联张于自家门楹,无须主人强言,自有无穷意蕴。
当然,本家不会做对子,不会写对子,也会恭请本乡里大德大能之人做对书写。
现而今,机器流水作业,一会儿印他个千百张是不成问题的,内容也是千家万户一个样,红纸黑字还嫌少了富贵气,要贴,就贴红纸金字的,殊不知,那红纸金字原本只贴于张贴于庙宇佛堂之处的。
其它的更是一个样,饺子袋装的,窗花是机器印的,扫尘是钟点工做的……
这样过年,不让人倦怠才怪!
细细究起来,春节的没落与空虚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也与整个社会风气向实用、拜金有关。对联机印并改为空洞的红纸金字是一个例子,“福”倒贴是一个例子。人们对春节的期盼与无奈更是大证据。
当今中国,洪涛巨浪,无有一人或一物能够中流砥柱,春节,中国最大的文化,最广泛的文化,最古老的文化,最可保留、最可发扬的文化其实正在死去!
我爱春节,真不希望它会死去。所以,我思索谁才是春节的拯救者与发扬者?无论是哪一位圣贤大德,他的力量在当今的春节面前都是些微的,不足道的。
唯有国家政府,才能让春节生或者死。
古代礼部,从唐始,专于从礼制仪轨来教化与引领天下,今天我们有精神文明办,但相较于古代礼部来说,精神文明办的强制性要差许多,可是,如果政府有志于从春节的精神实质开发并引领,以一些规定性的、仪轨性的有文化底蕴、有活动趣味的环节来提振春节,相信春节会越来越好的。有人会说,难道让政府要求老百姓初一吃什么初二玩什么?倒不是这样的无趣,我的意思是:政府应该创新组织或改良参与更多的春节活动,让大家去品味、去参加、去仿效、去遵从。说到这儿,我语塞。今天春节过成这样,从根子上来说,不就是大家仿效了“肉食者”吗?
但非绝望,习习春风,从上而下,举国宏愿,希望又升腾了起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领导好实行真言,相信虚行假言就不会有活路!
春节,一定会缓过劲来且越来越有意思,你以为呢?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