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麦子黄时更想你

时间:2018-06-21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岭上月明  阅读:

半夜惊醒,一声“算黄算割”的凄婉鸣叫仿佛晴天霹雳、夜空闪电把我的心撕扯得隐隐作痛。不知是梦到还是真的听到麦黄鸟的叫声,我心有余悸,思绪万千。今天是农历四月二十六,快到端午节了。宝鸡千阳老家应该进入龙口夺食的夏收了。

早晨,天没亮我就拨通母亲的手机:“妈——,咱们这里开始割麦了吧?”“没有,还得十几天!”母亲长叹一声说:“唉——今年是狗年,年份不好!麦子打花时叫霜杀了,全是秕尖尖。不光小麦,还有核桃、苹果、桃杏,开花结果的都一样,收成不好!”我心里立马“咯噔”一下,仿佛掉进冰窟窿,湿冷湿冷的。为了不使母亲伤心,我安慰她说:“妈,世界大着哩,咱这里歉收,其他地方说不定收成好。有别人吃的就有咱吃的,老天爷不会让人饿死的!”“话虽这么说,但人一年的心血却白费了!”母亲又是一声叹息。挂断电话后,我怅然若失,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抱憾痛心,辛辛苦苦等待一年,不是一场空,但丰收的喜悦从何谈起?

我离开家乡,来外地工作十多年了。这里的人们不种麦子,野外没有麦田,自然看不到热火朝天的夏收场景。当地人也从不谈论与此有关的话题。他们没面粉了只知道从粮店超市购买,种麦、收麦似乎已经成为很遥远的事情。作为从小在麦草堆里长大的我,与麦子生发的情结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化而消失,相反不绝如缕,历久弥新;它是我乡愁乡情的集中体现和奔腾宣泄的河提坝口。所以,每年每逢麦黄季节,身子不能回去,但我的心儿早已飞越崇山峻岭,飞到麦浪滚滚的家乡天空,眺望着金光灿灿、一望无垠的麦田原野,耳边回荡着麦黄鸟一声紧似一声的热情歌唱,空气里弥漫着热辣亲切的麦香麦味,禁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开天辟地的一声巨吼:“天南地北的农民娃娃们,赶快回家呀,你爸***在等你割麦哩——!崽娃子们,还在耽搁啥,难道没听见‘算黄虫’的催促和叫喊?”

“算黄虫”,是家乡人对麦黄鸟的昵称;“算黄鸟”是灵性的鸟儿,它在心里盘算着麦子黄的时辰和地方;哪里麦子黄了,他就飞到哪里,声嘶力竭、无怨无悔地喊叫人们不误农时、抢收抢种。其实,“算黄虫”的学名为四声杜鹃,身体呈灰色,叫声似“快快割麦”,单身男人会听出“光棍好苦”的悲音。它的家族里还有两声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两声杜鹃叫声似“布谷、布谷”,所以又称布谷鸟;三声杜鹃叫声似“姑姑——等”(传说姑姑和侄女远嫁他乡,而姑姑回娘家时忘了叫侄女,侄女因为想爸妈抑郁而死,变成鸟儿,整天‘姑姑等’地叫着,尤其在阴雨连绵的时候叫得人心烦意乱,忧愁忧伤!);八声杜鹃鸣叫似哨音,开头慢而低,随后高而快。这些兄弟姐妹的鸣唱意蕴丰富,令人浮想联翩,使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不朽的诗篇。如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宋人刘克庄的词“枝头杜宇啼成血,陌上杨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烟疏雨,江南三月”。近代秋瑾的诗“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更是家国情、离别泪!

有关杜鹃鸟的典故神话,众所周知的莫过于“望帝啼血”,而小时候母亲给我讲的“算黄虫”的传说至今记忆犹新。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对老夫妻在偏远山区悲苦地生活着,他们的儿子去边关打仗,女儿被掳进皇宫,四、五年杳无音信。由于人手少劳力欠,每年夏收对两位老人来说特别难过,心忧麦子盼天气晴好,拼着老命与时间赛跑。不知是人老气力不足、施肥不均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们家的麦田有的地方黄了,有的地方半黄,有的地方还绿着。老婆子说:“咱们先收割黄处吧!”老头子说:“再等几天,让麦子熟得饱满些!”谁知还没等到麦子熟透,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狂风把所有麦子不管黄绿,全打烂在田地里,颗粒无收。老两口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年的血汗付之东流,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悲痛万分,气绝身亡。死后,他们的灵魂化作一对“算黄虫”。为了他们的悲剧不再重演,两只算黄鸟每到麦黄季节就顶着烈日,不知疲倦,展翅高飞,飞遍川源山岭,叫遍千家万户“算黄算割,算黄算割”,即使叫得口干舌燥、唇裂出血也从不停止,不分昼夜,哪里麦子黄了就风风火火飞往哪里鸣叫,天越炎热叫得也欢实。算黄鸟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不求回报,只图颗粒归仓、丰收安康!他们应该是名副其实的英雄鸟,深得农家子弟的赞美、爱护和敬仰!

haiyawenxue

记得我参加高考的那年,我们县遭了冰雹,损失惨重。当时下午三点多,学校高一高二放了忙假,我们高三正在教室上自习。突然,乌云滚滚,狂风大作。刚开始天空飘着大雨点,紧接着雨点里夹杂着指头蛋大的冰雹,“噼里啪啦”打在窗玻璃上,惊心动魄。同学们感到好奇,不由得站起来涌向窗子跟前。谁料越下越大,冰雹变成鸡蛋石头了,白花花的铺天盖地,砸向田野地头。透过窗户和雨雾,我们看见学校近旁地里的麦子东倒西歪,麦头落地,麦秆断裂,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简直像日本鬼子进了村庄,抢夺砍杀,无恶不作。无助的麦子们像没有爹娘的孩子,又像没有军队保护的平头百姓,任由天怪妖魔欺凌杀戮,毫无还手之力,死伤无数。不到半个小时,大片大片的麦田全成白地,进入萧瑟寒冷的冬天。亲眼目睹我们的口粮被恶劣天气残忍地糟蹋殆尽,一个女同学突然放声大哭,一下子全班哭声四起,成了泪水的海洋。冰雹过后,风平浪静,谁也不说话,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大家心里清楚,我们是农民娃,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什么时候才能端上铁饭碗,吃上公家饭,一辈子旱涝保收不发愁呢?只有刻苦学习,参加高考,榜上有名,跳出农门!

麦忙时节,突来的暴雨冰雹防不胜防;让人担心的还有连阴雨。金黄成熟的麦子最怕雨淋,气温高湿度大,两三天时间就长芽了。芽麦磨成面蒸出的馍是个死疙瘩,做的芽面角角太黏太甜,非常难吃。在农村联合收割机大面积普及之前,人们最繁重最辛苦的活计就数夏收麦子了,既要出力流汗,又要担惊受怕。那时庄稼人特有的语汇和劳作现在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了:压场、摊场、碾场、翻场、起场、扬场、扫场;割麦、拉麦、碾麦、推麦、晒麦、装麦、买麦------一天天安排,一道道工序,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男女老幼,全家上阵,挥动镰刀收割忙,分分秒秒赶太阳,晒黑了脸庞,累弯了脊梁,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母亲的微笑,苦斗一场,大干一场!我们村的地理环境是山大沟深,坡地多平地少,因而干活特别吃力伤人。当年的父辈们都是受苦受累最重的人,大多数一上年纪不是这疼就是那病,七十出头便驾鹤西去,很少见到八九十岁的长寿老爷爷。我们家姊妹多劳力少,姐姐出嫁,兄弟年幼,爸妈没有替换和帮手,与别人家相比更是“苦难深重”!父亲七十三岁就因病去世,成为我心头永远的痛,为了养活我们姐妹兄弟他付出的太多了。记得小时候,爸妈晚上不睡觉,熬夜割麦,从天黑一直割到天明,又从天明割到天黑,乏了困了就在地里躺一会儿,喝水吃馍让我们小娃送。看着他们这么辛苦,我就央求爸爸跟他学割麦,趁他休息的间隙趁势割几把。瞧我割得像模像样了,爸爸就给我专门磨了一把小镰刀,把三分自留地的小麦分给我割。鼓足干劲,竭尽全力,头顶火辣辣的太阳,脚踩热腾腾的土地,我从早晨头不抬、身不起连续割到下午,只见双手和胳膊被麦芒扎得一绺一绺地肿红,衬衣和裤子全被汗水湿透,腰弯得半天直不起来。我割了这一小块地就累得不成样子,料想我家总共十五六亩麦地就靠父母两人收割,不知他们要付出多少辛劳啊!我割完麦子,像打了胜仗一样跑去向爸妈报喜,他们的夸赞是对我最高的奖赏!从此,培养了我的吃苦精神和坚韧品质——这是我人生最大的一笔金不换的精神财富!

虽然麦收时候无比辛苦,但更多的是丰收的欢乐与舒坦。在一场麦子碾收后的夏日夜晚,打麦场成了大家的欢乐场。天空繁星点点,四周月色迷人,耳边凉风习习,你一堆,我一团,围在一起听爷爷奶奶、大叔大妈讲故事、说笑话、吼秦腔(也有黄段子、酸曲儿),比现在看电视、玩手机有趣得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二爷了,他念过私塾,识文断字,头脑清楚,说话风趣,一肚子两肋吧全是故事,十天半月都讲不完。二爷是个热闹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给人们带去笑声和欢乐。只要二爷有空闲,我们七八个小伙伴便像跟屁虫一样围上去,缠着他问这问那,他也从不生厌,很喜欢和我们这些小娃娃嬉闹,村上人笑称他是“爷孙没大小,忘了自己老”。记得有天晚上二爷看场不回家,我们听他开唱开讲,直到半夜。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二爷先来一段丑角唱的秦腔:“高高山上一堆灰,姊妹三个捶棒槌。大姐放了个哑巴屁,给二姐吹了一脸灰。不是三姐跑得紧,差一点吃了屁的亏!”惹得大伙儿哈哈大笑,笑声在麦场上经久不散,飘到很远很远。紧接着,他故作镇静,大声问道:“咱们今年麦子收成好,你们怎么感知?”有的孩子说看,有的孩子说闻,有的孩子说吃,不一而足。只听二爷压低嗓门似笑非笑说:“我告诉你们有‘两摸’,绝对准!麦子要是丰收了,麦穗摸到手里就像摸到你爸爸翘起的大牛牛,坚挺硬实,热烫顶人,心里舒服得很啊;要是那年收成坏了(关中方言读ha),麦穗摸到手里软塌塌、凉冰冰,简直是死人的鸡巴!”没等二爷把话说完,不知那个大人听见了嘲笑他:“老不正经,竟然教娃娃们学坏!”没想到大家兴趣大增,急切地问:“哪‘二摸’呢?”二爷脸一沉:“不说了,不说了,人家骂我!”“不,不,你说,你说,我们不骂,我们不骂!”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喊着。二爷用他特有的带点嘶哑的男中音低声说:“这麦子熟好没有,最终要看它磨成面蒸的馍。穗大粒饱的麦子面蒸出的馒头又白又圆,肉感筋道,富有弹性,摸上去像什么?你们都吃过妈妈的奶,肯定深有体会呀!”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有个大孩子建议说:“二爷今晚说的有点黄,来个不黄的!”另一个大孩子反驳说:“黄什么黄,夏收的主色调不就是黄吗?不黄哪来吃的喝的、玩的乐的!”二爷发现大家毫无睡意,这么热情,于是不紧不慢讲述了我平生第一次听到的、与其它版本完全不同的《孟姜女哭长城》。

话说秦朝有个孟姜女,她的丈夫叫万喜良。他们夫妻恩爱,家庭幸福。可是好景不长,残暴的秦始皇要修长城了,大量需用人力物力,下令村上的女人们把地里的生土放在锅里蒸熟,同时命令男人们把蒸好的熟土用背篓背到修长城的地方,每两天一次,不得有误,否则杀无赦。就这样男背女蒸,苦熬度日。凌晨天黑,鸡叫头遍,村上的男人们相约一起把自家女人先一天蒸好的熟土背上出发,风雨兼程,第二天晚上很迟才回来。而万喜良并不合群,孤身前行。每天他睡到大天亮才起身,回来时比其他男人都早。慢慢地村民中间传出了怪话,说万喜良有特异功能,长着飞毛腿会飞。有的男人说万喜良总喜欢一个人背土,走得迟回得早,怕被人发现他会飞。也有的男人说万喜良两只脚心长着两撮黑毛,这是他会飞的机密所在。男人们的话悄悄地传给自家女人。这些好奇的女人不相信便从孟姜女口中打探。孟姜女暗想:“万喜良,你个死鬼,其他人都知道你的秘密,为何把我一个人蒙在鼓里?”她以前咋没注意呢,半信半疑。这天,万喜良从长城背土回来,吃过晚饭就困乏地睡着了。孟姜女等万喜良睡熟后,端起油灯,掀开被子,果然发现万喜良的两只脚心长满黑毛,乌黑发亮,非同寻常。她心想:“我的万喜良呀,你是人,怎么像个动物脚心还长毛?”忽然,她取出一把剪刀,“咔嚓、咔嚓”两声剪掉了万喜良脚心的黑毛,然后和衣而睡。第二天早晨,太阳早已出来了,万喜良像往常一样慢腾腾地起床、洗脸、吃饭、装土、和爱妻依依惜别。他走出村子,走进僻静没人的一片树林,正要展脚起飞。突然,他怎么使劲也飞不起来,脱下鞋子查看,两只脚心的黑毛没有了。万喜良大惊失色,瘫坐在地上,伤心地哭出声来。他现在只有一步一步走着去了,但不可能按时到达长城,依照秦律必须处死。他站起身,又跪下,面朝家乡的方向三叩首,嘴里喃喃自语:“我的好妻子,你一时糊涂害了我呀,我飞不了了,我要死了,我走后望你保重,咱们来生再见!”万喜良赶到目的地已经是三天以后了,负责修建长城的官吏当即判他死刑,斩首示众!再说孟姜女左等右等,今等明等,也等不回丈夫,四处打听,杳无踪迹,只有亲自上路,背着寒衣,千里寻夫,最后发生了震惊千古的“孟姜女哭长城”!

啊——!难忘的“孟姜女和万喜良”,难忘的家乡打麦场,难忘快活乐观的二爷!他带着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笑话、唱不完的曲子因为积劳成疾、不到七十岁就离开人世。每次回老家去坟地烧纸,我都不忘给二爷磕头问好,心里默默地祝愿他在另一个世界长寿安好!我还记得二爷曾说过的几句顺口溜“场碾光了,没麦了;人忙毕了,没力了;瓜桃熟了,没牙了;粮仓满了,没人了!”这是在哀叹那些吃苦受罪而没福气享受生活的人,我可敬而又可怜的二爷何尝不是其中的一位?

前年老家小麦获得了大丰收,家家户户喜庆吉祥,大村唱大戏,小村唱小戏(灯影戏),不大不小的村子就唱木偶戏(起个新名就叫中戏吧!)。母亲提前打电话叫我们回老家吃杏看戏。家乡的“媚杏”是一种特产,远近闻名,个大色艳肉甜(不酸不涩,口感非常好),像狐媚的女子吸引诱惑着方圆四五十里的人们络绎不绝,前来尝鲜。乡亲们也因为卖“媚杏”收入大大增加。麦子黄,杏儿黄,思家乡,痛肝肠!即使请假三天,被公司扣罚八百多元,我也要回家探望,返回时带了两大塑料袋家乡的“媚杏”让同事们品尝,大家赞不绝口,连声说“好吃,好吃!”。由于我们兄弟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上了年纪,家里的四亩地只好承包给他人耕种。母亲说,每到收麦时节,看见村上人忙忙碌碌,听见收割机“轰轰隆隆”,她就心慌心急得跑出跑进,生病发疯一般,不知做什么好,不由自主地老泪纵横!我清楚——母亲这是有夏无收、有地无麦的锥心之痛,劳作了一辈子突然丢下土地、无处着落的断根之伤!是的,每个离开家乡在外漂泊打工的人儿,和我母亲的感受是相同的!为什么我们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不知是在冥思中还是真的,我又听见麦黄鸟的鸣叫和呼唤:“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犹如神助我的灵感、情思瞬间爆发,歌词和旋律仿佛两股清泉同时从我的脑海、我的唇边、我的笔尖流泻出来,一发而不可收,汇成这支优美抒情,既包含喜悦又充满感伤的歌曲《麦子黄时更想你》:

又是一年麦子黄时

麦黄鸟儿声声让心碎

路途遥远不能回家去

望着夏收的方向

只好掉眼泪

离开家乡来到城市

为了那点工资受人欺

上下班刷脸指纹签到退

haiyawenxue

没有自由管人就像管机器

麦花麦香麦草里做游戏

热风热浪热天下夺囗食

争分争妙,赶天赶地

男女老幼,齐心协力

一场激烈的战斗,一派丰收的美景

全都散落在梦里————

当年麦场上的小伙伴

如今你们在哪里

过去麦地里流过多少汗

可否还有难忘的记忆

何时再回黄土地

做一个快乐安康的自己

麦子黄时我更想你

出门在外生活不容易

岁岁年年这样过去

望着高楼林立的都市

低头抹眼泪!

又是一年麦子黄时

麦黄鸟儿声声让心碎

老爸老妈你们还好吗

望着回家的方向

悄悄擦眼泪————!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