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寻访红旗渠

时间:2018-04-1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宝塔山人  阅读:

上小学时看过电影《红旗渠》后,我便知道河南林县有一条人造天河——红旗渠。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对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充满了敬仰之情。因此,我就一直梦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红旗渠一览其雄姿。

览毕太行大峡谷之红豆峡,我突然想起红旗渠来了。红旗渠距红豆峡并不遥远,所以我就决定与妻一起去红旗渠。午饭后,我们就从路边搭上去林州的车。

林州,即:林县。一到林州,我们就换车,径直向红旗渠而去。不凑巧的是当我们到达红旗渠景区时,管委会已下班。我们只好就近找了家农舍住下,待第二天一早上渠。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天气清爽,旭日柔和。公路下,漳河水清澈明净,奔流不息,沿河水边,水草丰盛,碧绿如茵。我们从青年洞景区入口标志性建筑“红飘带”——廊桥入景区。踏着“红飘带”,向上一路缓行,我们来到“天河”堤岸。此时的我,已经累的浑身冒汗,气喘吁吁了。

一上堤岸,堤岸上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碑上是郭沫若先生所题写的“红旗渠”三个雄劲有力的金色大字。石碑内侧便是被称为“人造天河”的红旗渠总干渠了。渠道内沿紧紧地环抱着断崖峭壁。仰望断壁,高数十丈。峭壁上的石缝里长出的树木给石壁增添了一抹绿色,也给断壁增加了一份生命力。一渠清水穿山越涧,平缓地默默流淌着,流向林州各地的电闸,流入各地的粮田,流进千家万户人们的心田。

haiyawenxue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在“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从1960年起,耗时十年修建而成的一项宏大的引水工程。其源头在山西平顺县石城镇的浊漳河,沿漳河南岸悬太行峭壁,穿峡越谷,逢山凿洞,遇河搭桥,修筑而成。

过“红旗渠”碑,沿堤岸南行,便是“两半山”。此处原本是一石山峁,但山体为岩页层,不宜凿岩打洞,因此林县人民劈山开渠。有歌曰:“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为修筑这条“人造天河”,在那技术落后,条件艰苦的岁月,林县人民凭借着坚强的信念、顽强的精神力量,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克服种种困难,劈开太行山,终于引得一渠清水来!

穿越“两半山”,至创业洞。创业洞,全长63米,高5米,宽6.3米。该洞是在全国最困难的时期,由东姚公社的民工于1960年11月开凿的。修渠民工在缺食少穿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凭一锤一钎,一锹一镐艰难凿挖,以血肉之躯与坚硬的岩石抗争,于1961年9月终于打通此洞。民工们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热情抒写了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故命名“创业洞”。

继续前行,跨过“鹊桥”,我们攀上悬空栈道,来到山巅的“望漳亭”。伫立“望漳亭”内,俯视山腰处,红旗渠在峭壁下依石崖弯弯曲曲,或掩映在树林间,或裸露在阳光下,或入洞穿山而过。整条渠像一条横空出世,翻滚舞动的巨龙缠绕在峰峦迭嶂的山腰,舞动于山间的森林里,气势浩荡,蜿蜒而去。

离开“望漳亭”,手扶栏杆,寻石阶而下,我们来到“一线天”。“一线天”是悬崖绝壁上自然形成的一条狭窄的石缝,两侧石壁是红偌鸡血石的石英砂石。这里筑有上下山的旋梯栈道。栈道陡峭,或悬空,或隐蔽于石缝中。在石缝里,最窄处仅可供一个人侧身通过。如果一不小心,脚底一滑,人就会滚落下去,落入渠中。从栈道下来,顺着栈道回头,仅能看到一线天色,真是名如其实啊!

回到渠岸,继续前行,一突出的三角石尖腾空而出。石尖与堤岸的外沿形状吻合,其状若老鹰张嘴。人要经此处过,必须从“老鹰”张开的“嘴”中穿过。这便是“老鹰嘴”了。“老鹰嘴”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上方有段崖壁,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极目远望,“老鹰”意欲展翅腾飞。看到这雄鹰展翅,我忽然明白了此行的意义——我们不能忘记发扬红旗渠精神,我们还需继续艰苦奋斗,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让中华这只雄鹰腾飞于世界!

沿堤岸前行,便是虎口崖。此处悬崖高约百丈,高耸入云,崖势险恶,下部向里凹入,上端乱石凌空,向外突出十余米。其时,修筑红旗渠,山崖上时有落石滚下砸伤民工。为减少伤亡,勇敢无畏的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腰系绳索,手持三四米长的木杆,一头安装着双头铁钩,从山崖上飞荡进入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壮举为“虎口拔牙”。仰望“虎口崖”,我仿佛又看到除险队员们手持长钩,悬空荡漾,不时能听到乱石滚下山坡时发出的声响。这充分反映了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为争取时间,早日完成这一巨大工程,民工们一上渠,就以工地为家,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他们都住在山崖的石檐下。面对这样艰难的生存和施工条件,民工们不但毫无怨言,还积极乐观,互相鼓励,听从指挥,以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在工程建设上。民工们豪迈地说:“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人创大业,不建成大渠不还乡。”为让后人记住修渠人的丰功伟绩,为记住这一渠水来之不易,故后人称此处为“神工铺”。

沿着堤岸行进,迎面一堵石壁挡住前路。石壁之上“青年洞”三个白色大字跃入我的眼帘。“青年洞”右侧是江泽民题写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左前方石崖上面是李先念题写的“山碑”二字。“青年洞”下方便是青年洞洞口。青年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23米,高5米,宽6.3米,投工13万个。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贯穿而过,为人们展现了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集聚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此洞被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而今,青年洞不仅是红旗渠总干渠的一项重要工程,而且还是对人们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思想教育的基地。

青年洞外侧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行,只有一座凌空栈道依壁而过。游人只能攀上栈道,缓缓前行,行至最高处,如若俯视栈道之下,动感头晕目眩;向上仰视,悬崖陡峭,直插云霄,令人顿解李太白的“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意。

下栈道,来到堤岸上,继续前行,我们来到“团结洞”。“团结洞”位于一石湾处侧面的石壁下。洞口之上,草木丛生,从远处看去仅可见一簇草木,靠近方可见洞口。团结洞是由林县南部的红旗渠非受益地区的临淇公社负责修建的。为了修建红旗渠这个大局,临淇公社的民工舍小家为大家,与受益地区民工一起修渠,承担起凿通此洞的任务。“团结洞”全长26米,高5米,宽6.3米,于1960年11月开工,1961年6月开通。民工们不惧挫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 收获了“团结洞”这一丰硕的果实。他们的壮举,充分体现了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只有团结协作,才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

在“山魂”壁雕前,石壁上一幅幅雕像记述着红旗渠建设过程那些感天地,泣鬼神的人和事。这些壁雕令我思绪万千,宛如眼前的漳河水,宛如红旗渠里的渠水奔流不息。

红旗渠工程历时近十年,共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凿隧洞211个,修建各种建筑物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基本上改变了林县干旱缺水的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奠定了基础。

红旗渠工程,不仅解决了林县人民吃水和灌溉用水的问题,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林县儿女充满了自信,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完成了这一伟大历史性工程。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的象征;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艰苦创业的丰碑;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团结协作的标志;红旗渠,是林县人民无私奉献的结晶。为了这一渠清水,在红旗渠建设中,有81名干部和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他们的英名将同太行山水永存。

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真可谓: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haiyawenxue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弘扬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红旗渠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力量的一部分。因此,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是非常必要的;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红旗渠精神,我们要心怀梦想,坚守信念;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真抓实干,克难攻坚;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离开红旗渠,我们由索道登山处下山。来到山下的公路上,我转身回望,高处悬崖上“天河风光”四个大字更加醒目,天河风光更加迷人,让人难舍。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