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2014年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2)

时间:2014-04-24    来源:报告工作    作者:小白兔  阅读:

  (五)行政效能得到新提高。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市级行政审批及管理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4%,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建立诚信监管平台,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进一步规范。清理规范行政权力,核减1710项,核减比例达到35%。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政风行风评议、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不断加强,治庸问责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按期办复人大建议、意见和议案247件,政协建议案和提案475件,办结率100%。

  服务三峡工程安全运行成效明显。援藏援疆工作深入开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生育文明建设和幸福家庭创建取得新突破。县级工商联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对台、侨务、外事、保密、信访、统计、档案、方志、气象、人防、粮食、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和进步,是在发展制约因素增多、阶段性特殊困难凸显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十分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汗水,见证着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展现出大城崛起的勃勃生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宜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中省驻宜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宜昌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宏观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较大;产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推进“四化同步”任重道远;资源约束强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任务十分繁重;财政实力、社保水平与民生需求尚有差距,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艰巨;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重点

  •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启改革新政的改革元年,也是现代化特大城市“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关键之年。中央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进一步释放改革动力、制度红利,开启了新一轮“改革窗口期”。国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面开展三峡后续工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决定,加快实施“一主两副”、“两圈两带”区域发展战略。这些重大战略机遇正在宜昌形成叠加效应,必将为宜昌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了“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根本内涵,确立了“235”城市发展目标、“132”综合实力目标、“14567”具体工作构想,初步形成了“1+10”改革总体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打下了战略性、开创性、长远性的良好基础。宜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对宜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突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竞进发展,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努力在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中率先突破,以宜昌之进、之转、之优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发展,加快提升产业实力

      坚持把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大力实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核心战略,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千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全面提高产业发展质效。

      进一步做强工业支撑。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增长15%。细化千亿产业推进措施,确保精细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食品生物医药产业突破135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突破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突破600亿元。用足用好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石墨、磁电、氟基、硅基等特色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产值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产业支柱。充分利用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政策,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一批企业“退城进园”、提档升级。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继续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广泛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支持企业创建精品名牌,积极推广卓越绩效管理等现代管理方式,全面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加强生产要素协调,继续开展“进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做大做强柑橘、茶叶、蔬菜、畜牧、水产、食用油六大百亿产业,加快培育花卉苗木、食用菌、魔芋、中药材四个新兴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入实施百亿企业成长工程、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创建工程、名优品牌创建工程,壮大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全省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力争加工产值增长15%以上,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有序流转。加快建设完善市、县级农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高标准改造基本农田40万亩。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41座,新建、改造末级渠系600公里。解决10万人以上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白色污染及土壤污染治理。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2.5万户。力争新增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6个、移民小康示范村5个。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全省建设“一主两翼”长江中游商业功能区机遇,加快推进宜昌现代服务业园区等载体建设,加快培育科技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三峡旅游新区建设,加快实施平湖半岛、游轮中心等重点项目,积极创建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启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深入开展A级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推动荷花镇、渔洋关镇、九畹溪镇等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确保全年接待游客36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亿元。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国际生态智慧城、钢琴文化创意产业园、三峡国际珠宝博艺园、关公文化旅游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启动三峡广告创意产业园规划工作。组建宜昌三峡广电集团。稳步拓展文化产权交易所经营领域和范围。确保文化旅游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抓住国家规划提高三峡枢纽货运通过能力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三峡枢纽港区建设,积极引进培育物流企业,大力发展临港、临空和临铁产业。确保现代物流业产值突破800亿元。积极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力争新增1家上市企业,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推动一批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0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