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2014年三明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4-04-24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杜源生  阅读:

  ——2014年1月5日在三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三明市市长 杜源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三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   2013年,我市各级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1489.2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5.5亿元,增长14.7%;公共财政总收入136.9亿元,增长1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8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1334.4亿元,增长22.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亿美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1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0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10546元,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可以完成。一些重要领域、重点项目取得突破:

      ——建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向莆铁路开通运营,南三龙铁路、海西天然气管网三明段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动工建设。

      ——三明生态工贸区生态新城建设全面启动,中节能海西(三明)节能环保产业园、福建台明年产20万吨离心球墨铸铁管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沙县创新农村金融改革经验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招商银行三明分行、福建海峡银行三明分行和7家村镇银行新设开业,沙县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开业。

      ——12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原中央苏区范围;我市荣获福建省森林城市称号;泰宁县成为全省首批国家生态县,7个县(市)通过省级生态县(市)验收。

      ——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上肯定;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在2013年度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位居全省提名资格城市第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三明籍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获得2金3银4铜。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在稳中求进中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稳增长促发展各项政策,制定出台稳定工业增长13条、扶持外经贸发展、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等政策,助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实行“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开拓市场,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和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加强重点项目跟踪督查,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375个,完成投资10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1%,79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推进“三维”项目对接,397个项目列入省“三维”系统跟踪管理,全年完成投资319.12亿元。

      (二)在调整结构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制定出台工业产业链拓展延伸实施方案,组织开展352项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高端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56家企业被省上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八大重点产业产值增长14.8%,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8.7%。制定实施千亿现代农业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和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中国利农、清流春舞枝花卉等龙头企业,创建三明茶业公共品牌“尚书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抓好12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6.5%和17%,成功申报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和清流温泉国家地质公园。推动科技创新,在全省率先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市本级及12个县(市、区)通过全国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三)在统筹城乡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漳永高速公路、湄渝高速公路莘口至明溪城关段、三明沙县机场加快建设,浦建龙梅、长泉铁路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尤溪二期、金溪三期防洪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开工。加快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三明中心城市快速通道和205国道、306省道改线工程稳步实施,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大城关”、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点线面”攻坚持续深化,完成造福工程搬迁和危房改造9550户,少数民族乡村加快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植树造林和“四绿”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成效。

      (四)在改革开放中增添发展动力活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地位。创新林博会办会方式,建成全国首家林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开通“林品汇”网上商城,打造“天天林博会”,林业大宗商品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推进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汉堂生物、华伦特重工等8家企业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市国投公司二期10亿元、市城投公司首期18亿元企业债券获批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实现零的突破。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我市被列入国家资源成熟型城市。优化通关环境,生产型外贸企业出口较快增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6%。区域协作不断加强,明港澳台合作进一步深化。

      (五)在为民利民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省市2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民生支出比上年增长23.4%,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7.6%。全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7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1%。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和新农合全市统筹,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426套,基本建成9059套,超额完成省定年度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梅列、三元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督导评估。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出院者平均费用4739.98元、下降4%,药品费用比重28.67%、下降11.3个百分点。繁荣文化事业,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立项。“诚信计生·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在全省率先对计生特殊家庭实行全方位救助帮扶,人口计生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三明市少体校被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推进“平安三明”建设,加强信访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整治“百日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社会保持安定稳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扎实开展,司法、统计、科普、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水文、气象、防震、库区移民工作取得新进展。深化双拥共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

      (六)在转变职能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广泛听取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启动新一轮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推行项目容缺后补审批,规范投资项目部门备案和中介机构管理。开展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行政服务网络,加快生产性企业“两证”办理。强化政府绩效管理,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厉行勤俭节约,深化纠风专项治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haiyawenxue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经过全市上下奋力拼搏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属驻明单位、驻明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三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实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生态保护和污染减排压力较大。发展后劲不够持续,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不多。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突出,城市管理有待完善,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些干部的宗旨意识、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以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快产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围绕上述目标,着重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宜居环境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民生工程行动计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强化“三维”项目对接,深化与央企合作发展,重点推进15个在建和前期项目;加强民企项目对接落实,力争全年签约民企合同项目投资额300亿元以上;积极对接大型台港澳侨企业,力争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以上。

      实施“六大领域”提升工程。交通领域重点加快南三龙铁路建设,推进浦建龙梅、长泉铁路前期工作;抓紧漳永、湄渝高速公路三明莘口至明溪城关段建设,开工建设厦沙高速公路,续建和新开工国省干线185公里,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三明沙县机场建设,力争年内基本建成。能源领域重点抓好三明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海西天然气管网三明段一期工程建设,开工一批输变电工程,继续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市政领域重点推进城市立面改造、重点路段“白改黑”等项目,加快三明市区第二供水工程建设。水利领域重点抓好防洪、水库、流域治理等方面的23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信息领域重点推进信息网络、公共服务、重点应用、消费服务、信息安全等项目建设。环保领域重点推进省级试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三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

      扩大消费需求。落实促进消费政策,鼓励大众消费,加快发展健身、休闲、文化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汽车、家电、餐饮等消费。搞活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发展农村超市、社区便利店,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支持限上商贸企业发展,力争年内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扶持建筑业企业上等级,推动建筑业加快发展。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强化市场监管和价格调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着力优化消费环境。

      (二)注重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新型工业化。按照国家化解产能过剩要求,打好钢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主动仗,做大总量,提升竞争力。落实工业产业链拓展延伸实施方案,着力抓好144个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冶金及压延、装备制造、林产加工、矿产加工、纺织、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等六大产业链发展。制定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抓好3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完成技改投资600亿元以上。加快15个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落实省上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11条措施,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问题。制定实施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资源往产业集聚发展。

      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信息、会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商贸业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重点抓好三明林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闽光现代物流、清流春舞枝花卉电子交易中心、永安电商大厦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市区旅游项目开发,支持泰宁县旅游综合体制改革,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市场主体,推出精品线路,完善配套服务,加强旅游营销,拓展旅游链条,做大动车旅游经济。

    haiyawenxue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产品、品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支持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等研发龙头发展,深化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实施70个以上重大科技项目,新建30家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成8家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3家以上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创建3家以上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落实和完善人才集聚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来明留明就业创业。

      (三)突出 “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万吨。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15.2万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建立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超对接,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规模,重点围绕烟叶、茶叶、种子、优质大米、莲子、油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加大扶持力度,打响产品品牌,壮大产业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和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引导农业向加工、流通环节延伸。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农业“五新”成果对接,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与推广力度。抓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抓好1个美丽乡镇试点,全市开展100个以上美丽村试点。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继续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向莆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和危房改造4500户以上,解决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用好苏区老区政策,继续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支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